阅读历史 |

第218章 218请征北大军师给咱出个好主意(1 / 6)

加入书签

第218章218请征北大军师给咱出个好主意

“好。”

底下真有捧场高声叫好的。

王布犁不知道他们是给关二爷捧场,还是给小公爷捧场。

毕竟目前而言,县官不如现管。

王布犁觉得还是小公爷的面子更大些。

三国演义当中关二爷的形象,还得在经过时间继续发酵呢。

倒是民间对于关二爷还是蛮推崇的,宋朝就有人把他与其余三人搞成四大护教的神像,而且在元朝的时候,关汉卿就写过《关大王独赴单刀会》等杂剧。

至于李景隆在王布犁演绎的这个场景剧目,第一次广为流传,还得是现在的吴王老五,以后的周王,也就是他儿子把《关云长义勇辞金》曲目整的流行起来了。

这也是因为朱允炆削藩,他们父子二人遭到了政治打压,迁徙到云南的产物。

像他这种人,不用为吃喝住行发愁,整点自己的爱好,还是挺容易出成绩的,连场子都是自己组起来的,也用不着靠这个吃饭挣钱。

“罗先生,我这关云长演的如何?”

罗贯中瞧着李景隆如此探寻的目光,捏着花白的胡子:

“小公爷想听真话,还是假话?”

只不过等他死后,朱祁镇才反应过来记起了他这个叔父辈的遗愿,连忙下令周王的王妃以及没有子女的夫人不必殉葬。

一般人还真比不过,只不过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学习。

明宪宗在宫廷元宵节赏杂剧的时候,就有三英战吕布等一系列武戏。

可惜有些传旨的人晚了,他的王妃以及夫人已经殉死了。

除此这两个极端之外,还有一条中间路可以走:韬光养晦。

总之,虽为高皇帝子孙,但谁都别想沾惹政治。

尤其是周王朱有燉是大明第一个反对人殉的王爷。

“小公爷的进步空间还很大。”

老五朱橚醉心草药,他嫡长子朱有燉则是醉心于戏曲,并且针对于妓女题材的占据了他所创作的三分之一,在杂剧表演形势上也做出了革新。

“我用两只眼睛看你是如何当小丑的。”

他感觉有些过于僵硬,或者说过于照本宣科。

北人好武戏,南人好文戏。

他也不好意思发火,确实有些点说到他的心里。

但是一旁的罗贯中瞧着李景隆这表演,嘴角有些抽抽。

总体而言,无论贵族还是民间,关公戏在大明还是蛮受欢迎的。

元到明初百年,关公戏演出迎来了第一個发展黄金期,到了明中期则是因为进士老爷们多了,对于武夫极为鄙视,连关公都要搞成文雅的文戏了。

否则要你好看。

偏偏还在那里大嚷大叫,傲气倒是十足十,全场我最牛逼,一丁点义薄云天的形象都没有。

韬光养晦则分为三种:要么装疯卖傻,要么吃喝嫖赌,要么舞文弄墨。

“驸马,你怎么看?”

罗贯中索性就说开了,给李景隆把演出的角色的错漏之处全都说了一通。

尤其是军中之人,无论南北,谈吐都爱聊演义。

待到演出结束,李景隆满头大汗,冲了凉之后才出来谢场,又请王布犁、罗贯中等人到房间内细聊。

王布犁瞧着李景隆的表演,觉得他演的还行,看样子是下了心思的。

李景隆倒是没发火,他本想得到原作者的承认,没想到原作者还十分的严谨,并没有认同他。

谋反。

等着被皇帝清除。

等到明末八大王张献忠过生日的时候,也整了过五关斩六将之类的节目表演,张献忠对此很满意。

台上李景隆还在独唱,待到朱有燉韬光养晦后,则是改变了这一表演行事,扩展为对唱或者轮唱以及合唱等等表演形式。

虽然三国人才众多,但关二爷最受他们推崇。

什么太祖皇帝赋予藩王的权力?

尤其感觉没怎么排练,就自己个上大段的台词,其中还有遗忘的,直接略过的。

毕竟在朱允炆时期,大明藩王就三条路可走。

现在大明归我朱允炆管了,当然得听我的。

“自然是真话。”

太祖已经龙驭归天了。

王布犁毫不客气的大笑起来。

完全没有演出关二爷的神情以及气势,宛如一个拙劣的模仿者,个头也不够。

现在一对比,罗贯中说的简直是过于温和了。

李景隆终于有些挂不住脸了,看着王布犁,他真是一丁点面子都不给自己留啊。

于是只能颓然的坐在椅子上:

“看样子咱还得好好学一学。”

王布犁也没有鼓舞他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